3月7日下午3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结束后举行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接受采访。
有记者提问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这是对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整体性重构,请问应急管理部考虑从哪些方面推进?
对此,王祥喜表示将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源头防控。任何事故都可以溯源,抓源头是最根本,最有效的,也是管长远的。“去年我们组织开展了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的普查,下一步我们将充分运用好这一次普查的成果,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重大工程建设,也服务各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 王祥喜说。
第二,常态管控。坚持不懈,常抓不懈,严格监督,严格管理,要及时消除事故的隐患,同时对自然灾害及时组织会商、研判。这要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特点动态研判,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防范措施。
第三,监测预警。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比如我们要建立全国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同时对矿山、危化品这些高危行业要建立风险监测的一张网,管好、用好。对人员密集场所要推广,运用智慧消防等等。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到风险早识别、早研判,提高预报、预警的能力。
第四,采取工程治理。工程建设可以加强备灾防灾能力和安全能力建设,对安全工程要舍得花钱,舍得下功夫;对于一些重要的设施和工程要提升安全等级、安全标准。比方说,有一些重要的工程,可以按五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灾害设置标准。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国家有九大重要工程,这个要加快推进。同时,推广一批安防工程,推动智慧矿山建设。